close

不久前,有一個朋友問我關於網路服務產業的問題,雖然我本身服務於軟體產業多年,但網路服務也是今年年初因一些機會才開始了解,但跟那位朋友聊到最後的結論,卻讓我感到訝異,他表示 " 走資訊的人真好 ,我們的背景有助於加速了解網路產業。


bdm010001.jpg  


軟體產業不等於網路服務業

這個結果讓我驚訝的是,其實過去近一年對網路產業的了解,我覺得跟是否從事資訊或軟體產業,或許有間接的關係,但沒有很直接的關係。所謂間接的關係,指的是如果您是位完全不懂軟體開發的人,並且只是一間小的新創公司,您可能無法開出您想要的軟體規格,而外包人員對於您需求的變也感到無耐,您無法理解軟體的設計架構對未來需求變更的重要性,甚至連外包價格都無法估算,只能憑一個感覺;除此之外,未來上線後還有一堆問題等者您發現,如資安的保護,運算的平衡負載...等等,但是反過來思考,大概也僅止於此(註1)。對於軟體與網路相關技術的了解,就如同麵包店知道如何做出一個好麵包,這對於開麵包店的人絕對有幫助,但這對於開好一間麵包店,特別是對客戶的服務、市場的利基定位、廣告或口碑的行銷作業、甚至是財務與現金流的控制,都還有很遠的距離。這部份,反而是如同我這類技術出身的人員,過去常常忽略甚至是不引為意的,停留在技術創新而非服務的創新,結果讓技術的自信反而遮掩了對市場敏感的神經。

 

網路服務業的機會其實散在各個產業機會

在我更早一篇討論GPL的文章,通用公共許可證(GPL)對軟體產業發展所給我的想法談到了網路或行動運算有可能影響產業的價值鍊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網路服務的機會也是無處不在,只要留心去查覺,應該或多或少都會看到機會,只是這類的網路服務跟我們現在習慣定位的網路服務有可能略有所不同,他可能是現有服務的網路或資訊化而已,但不要小看這樣的變化,化成上千萬或上億的商機絕對是有可能的。這裡我舉一個從朋友那聽到的服務,原本只是一間中型的軟體專案開發公司,利潤低競爭者眾,但他們從現有客戶之中發覺它們長期有PC維修的需求,於是他們開始幫客戶修PC,這是很多企業不屑去做的領域,但他們的做法不是找更多的人來修PC,而是將整個修電腦的作業電腦化,並且下包給更多的小公司請他們修PC,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有更多力量爭取更多的客戶,卻也不需要增聘更多的員工,他們的毛利開始上升了,除此之外,由於他們對下包的付款有更大的權限,對於他們而言等於有更多的現金流量可以操作,現在他們已經做到如UPS般,提供客戶上網查詢修理進度,超過九成以上的準時修覆完成,而客戶收貨後也只要上網確定就可以了,這類產業看似不同於傳統的網路公司服務,但他們卻也切切實實的擅用網路來進行服務,成功的切入B2B領域,目前看來也經營的很好。

 

ERP只是一個開始,網路服務的產業整合才走到序幕

不過就是十幾年前,還沒有人聽過ERP系統,但現在稍有規模的企業,很難不用ERP系統來整合內部流程作業。如果將此範圍再向外看,企業服務的整合將有可能向外走向產業內的整合,如果我們從服務創新角度來看,科技背景可能還遠不如對產業了解來的重要,最明顯的就是現行許多企業的CRM系統,包含SAP、SaleForces、Mícrosoft在內,都已經向下整合Twitter訊息的追蹤了,我相信這就是一個開端,隨著行動與網路的發展,企業將會展開一波波的價值重整,之中將藏著許多大好的機會與威脅,或許資訊相關背景知識有助於您判斷情境,但真正重要,我相信仍是對所處產業的背景知識、遠見甚至想像力。如果拘泥於這是資訊產業的事,或說資訊產業跟產業變革無關,都難免會有馬失前蹄的機會。

 

註1. 了解新技術還有一個好處,我稱為技術對商業的擾動,簡單的說,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有可能對現有的商業競爭環境出現新的變化,如果經營者對於新技術有正確的了解,就有可能做出領先競爭者的變革,或預先做好準備,但市場確定成熟再快速追隨推出,降低先期投入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in1130 的頭像
    miin1130

    Min's Web Life: 談網路產業研究與生活閒聊

    miin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