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軟體專案對我而言早就已經不是什麼陌生的事了,參與過的專案,小到數十萬,大到上億都有經歷過。不過,這些專案多數都是企業或政府組織內的系統,雖然也做過一些對外的官網,但嚴格說來,這類網站跟我心目中的網路產業服務仍有一點距離,直到去年我接到某專案開始,這個專案跟我經歷過的專案有很大的差別,他更接近網路產業中的網站服務,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經歷了一些有趣的變化,有苦有樂,但更多的是學習,也簡單的跟朋友分享如下

1. 功能,功能,更多更強大的功能
這是過去許多專案的成功經驗: 提出許多有意思的建議,並且將它整合一起,並且嘗試以此說服他人Buy-in,這樣的方式對於功能導向的專案是很有效的方式,甚至連客戶都覺得自己賺到了。但對於一個網路服務,我卻會發現很容易掉入功能陷阱,以為多就是好,就如同我們相信功能更強大的平板電腦可以擊敗ipad一樣,不過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已,客戶並不需要另一台功能強大的磚頭平板。

2. 真的了解市場或主要競爭者嗎? 訊息的收集!
我曾經被這樣詢問過,我們的服務跟主要競爭者有什麼差別? 如果沒有真的做過研究,不論話有說的多漂亮,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發現仍是很空虛的感覺,所以事後我盡可能在個人的能力範圍內,甚至在下班後,盡可能地收集資料。雖然在實務上,我們或許沒有許多的時間與資源進行研究,甚至客戶的預算中也沒有這部分,但仍應該在能力負擔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收集資料。不完整的資訊也勝過一無所知。

3. 品牌或市場模型的觀念建立
在理想狀況下,或許我們應該先透過研究而確立行動方針。但這段時間,我遇到的情況卻是研究市場所需的資源嚴重不足,連我本身都還在學習中,只能透過零碎的時間與資訊,嘗試拼湊出認知中的市場情況,那是一連串的解構與建構的摸索過程,在心中會出現一個又一個假設模型,然後隨著時間跟更多的資訊取得,反覆修正,慢慢地在心中會浮出一個市場模型,而這個市場模型後來我發現遠超過網站本身,甚至可以拉長到繁複的關係網,遠超過我起初的想像力。

4. 修正、修正! 行銷模式的反覆修正
旅程走到這裡,就再也無法回頭了,思慮中不再是功能,而是像棋盤一樣,會反覆思考市場與主要競爭者的市場模型關係,接下來就會利用手上,那個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市場地圖作為方向的指引。這整個就像是一種訊息連動,從訊息的收集開始,然後爬梳這些資料並建立出模型,而這些模型帶給我們方向感,並且將會開始傳導到行銷計畫,出現具體行銷計畫後,後面的功能規劃與使用者操作體驗的修改就整個動起來。

5. 使用者體驗的調整
過去我們進行企業內部專案,對於使用者體驗的要求是比較低的,只要功能正確,能夠讓流程作業順暢即可了。但網站服務卻不能這樣做,因為不論功能再強,只要網站的使用者感到難用,他們就會離去,簡單的說,使用者操作體驗決定了一個網站服務的生死,但這點要說服網站工程師有時候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包含過去的我在內,都被過去[功能沒有壞,就不要修]這句話所制約了,有時觀念的轉換還比較難,現在我開始要跟同仁說 [他很難用,請把它改掉],還常常說不出口啊。

6. 功能回頭的配合
最後,才是功能的配合。這樣的過程,完全打破了過去功能導向的思維方式,在我的想法中,再好的點子,如果無法配合行銷策略,或說不出該怎麼融合整體策略中,那就根本不應該出現在系統中,混亂的功能只會對整體戰略造成傷害,都該在討論的過程中被挑出來,然後丟棄,我很難想像Steve Jobs會接收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點子,這好像是山寨才會做的事。

[功能應該生來就是配合整體市場策略的,簡單與一致才是我們該追求的目標]

這就是我這段時間的心得,說起來容易,但真正經歷過那一點一滴的故事,卻有著比一年前更深刻的感受。

arrow
arrow

    miin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