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ipad、Android 手機、Android平板電腦、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Quora、AR(擴增實境)、RFID/NFC...一堆酷炫的名詞,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如果不說上幾句就好像很遜,所以,如果您要我為這些整理出一個名詞來歸納,我會用 "個人化" 來歸納這些發展

網站發展途徑
來說說我這段時間所觀察的歷史變化吧,當然這不是循序的,而是像是多條平行線發展,只是目前慢慢可以看出最後還是匯流回來了,先說說Google Search,這可以算是很早期的個人化服務,他們採用獨家專利PageRank的方式來找出您所需要的資訊,然後結合上所謂的行為定向廣告,也可以說是個人化的廣告,就此打下Google的王朝直到現在,當然在此的同時,早期的PDA與現在的Smart Phone也持續在發展中,但仍未進入主流市場,粗略地說,接下來社群成為下一個發展的重點,最早是MySpace,然後是Facebook,再然後是Twitter,它們的發展都圍繞在一個理論上,也就是Social Filtter社會理論,簡單的說,我們相信朋友所推薦的答案,是最接近我們個人所需要的答案(當然,這樣的理論也有弱點,就是同質性太高,所以仍有一派人不相信,這類人在Google中仍不少,但Google也承認他們需要加速發展社群應用,在商言商囉)。

行動發展途徑
然後,我們再來看手機的發展這條路,過去手機的應用停留在企業運用,例如黑莓機,但到了Apple iphone卻走出完全不一樣的路,Apple成功的走出消費者這個主流市場,然後Android緊跟在後,而ipad的成功,又迫使Google推出平板專用的Android 3.0,在手機市場上,Android市佔率已經在2010/Q4於美國市場跟iphone產生了死亡交叉,而在平板電腦這個領域則是佔有約兩成,一般預期機海策略會再次奏效,ipad的領先不會再像iphone那麼久了。這些移動裝置的成功,則讓如FourSquare這類結合社群、行銷與LBS服務的網路服務成功地脫穎而出,而移動裝置服務的成功,又更進一步的刺激後端雲端運算的成長,以及數據分析公司的興起,而傳統的行銷與廣告公司,由於企業規模太大固定成本太高,這些小金額的服務對它們而言並不合適,又給了小型企業絕佳的蠶食成長機會,而這些公司不管是在美國或台灣幾乎都是網路技術起家,成長速度都驚人的飛快

AR與LBS服務發展
我們再往下看最新的發展,經由手持裝置,結合上AR(擴增實境)與LBS甚至後台的雲端運算及圖形辨識技術,就可以再進一步推出個人化的社群行銷。例如,Amazon所推出的手機服務,你只要拿手機對書本照片,Amazon就會跟你說同樣的書它們只要賣多少,你相關朋友的評論也會出來,這讓實體店面的書店眼看顧客流失並且只能乾瞪眼。原則上只要標準化的服務,同樣的原則都可以一體適用,殺傷力很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Google在這塊發展得很積極,而由RFID/NFC整合手持裝置所推出的電子錢包、紅利點數整合或電子會員卡甚至再跟LBS服務整合所推出的促銷活動,都快速發展中

殊途同歸的個人化服務
在我所觀察的網路產業,每一個服務的推出或技術的演進,不論是多小,雖然事後有可能發現是錯誤的布局,但在當下絕對不會是毫無意義的棄子,一定有它的意義存在,慢慢地看,就跑出這樣的心得出來,而個人化最終仍是殊途同歸,至於是否同意就由各位網友自行思考了。

P.S. TV Box是我在注意的另一個領域,數位電視在台灣基本上是落後歐美各國的,歐美國家這一兩年也將頻道陸續收回了,但我相信這應該是下一個發展重點了,未來如有新的觀察心得再跟各位分享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