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446期)的ITHome文章中,提到美國一個七千人的小鎮,每年只有10萬美元的IT預算,但透過將QR-Code放在公務車,建案工地...等等地方,讓民眾可以輕易的經由QR-Code連上網路,讓民眾知道現行最新的施政或作業狀況. 除此之外,該鎮也透過類似股票競價的方式,擬聚出民眾最重視的施政要點,演然是一個小型化的網路化政府,或許是因為小弟我也從事過數件政府專案,所以,這篇文章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

 taiwan.bmp 

再來看看以下兩篇引自Mr.6的文章紐約市政府將於今秋提供大量「資料」,創業家歡樂大爆炸 Panjiva之後,還有誰可以再做好政府資料的「重新詮釋」,上述兩篇文章有一個特色就是政府資料的透明開放,扣除掉敏感的個人資料與國安機密資料,其實政府還有許多讓民眾感興趣的資料是可以對外公布的, 而這些可以對外公開的資料,我們是否可以經由網路讓這些數據更容易取得,並重新賦予新生命?

(註: 這裡所說的網路,並非指單純網站內容,這些資料大多經過加工整理,我所指的是可以經由Web Services,API,REST的系統介接方式,來取得原始資料,跟網站內容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樣的資料可以更活用,民眾可以取得對其目地性有意義的資料)

 

我也曾遇過幾位比較熱心的公務人員,他們有提過一些有趣的點子,希望能透過網站服務的方式來吸引民眾注意,並委託我們來協助製作,但受限於經費,或政府機關整體文化較保守的心態,大多數的網站,其效果多半無法跟民間行銷活動力道相提並論.除此之外,我也認為許多資料是死的,不同的目地所抓回的資料,才可以重新讓這些資料找到意義,而這些事情其實可以透過開放API的方式由民眾或相關業者自行取得,好處有五

(1)有些事情由民間去做比政府去做來的好, 政府只要公平的提供資料即可,透過第三方的網站服務, 就可以讓民眾感受到政府的施政情況

(2)政府的經費有限,不可能做出滿足各行各業要求的資訊服務,如果該部份可以由民間做的更好,也可以省下政府大筆的預算 

(3)再怎麼有心的公務人員,畢竟不是處在某特定產業下,想不到的一定比想的到的多, 開放才能讓活水進來,讓民眾以自身的觀點來看他們所需要的施政資料,才能讓資料活起來

(4)刺激國內的網路產業發展,政府只要確保資料可以公平的提供給民間業者,網路產業一定可以從中找到許多有商業價值的資料,對臺灣下一世代的產業發展絕對有幫助

(5)開放的資料,有助於民眾監督政府施政,並透過網路服務,可以讓整個政府更廉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