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ZDnet談了一篇關於資訊服務業的前景說明,請看此篇分析:雲端來了 資服業者轉型時機到,小弟我自身也在此產業服務了有數年,看完之後,有一些想法或許可以跟各位網友說明

 Cloud.jpg 

服務才是重點,但什麼才是服務?

資訊服務業是一項服務業,記得這句話從我踏入這個業界的第一天就聽到了,但到底在服務什麼? 或者說,到底什麼是服務的重點? 在個人的經驗中,縱使是資服業的主事者也很少討論,這也代表許多臺灣的資服業者,並沒有很清楚在想自己的競爭優勢為何,大部份都是一天過一天,有案子就做,能簽下維護案就簽,A廠商跟B廠商沒有太大的差異,你會我也會,一起走向價格競爭,再惡質一點甚至抬面下動作頻頻,焦油坑已不單是專案開發會遇到,事實上在臺灣,整個產業就像是在焦油坑中。為什麼? 以下是個人的一些觀察

 

軟體在發展過程中不受重視

軟體的價值,在臺灣資訊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並不太被重視,這可能跟智慧財產權的觀念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造成很多早期,買硬體送軟體的故事,雖然個人覺得近幾年軟體此類問題已有改善,但要轉為重視軟體價格,個人覺得此根深蒂固的觀念,要改變還有很大的時間落差。

 

做專案,對許多廠商而言不就是找一堆工人來施工?

在臺灣,資服業者有很大的比率就是做專案,但另外一方面,台灣的資訊服務業,比較重視系統的建置、維運,相對於客戶的業務流程或相關Domain Know-How,顯少在提供相關的顧問服務,這對於客戶方而言,就變成有點類似找一堆工人來施工,而非找顧問來咨詢,想成家中裝潢,工人的手藝當然重要,但我們通常願意付更高的價格給設計師,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正大家都是找工人來施工,對於客戶方而言,我今天找A公司跟B公司就沒有太大的差別,自然而然價格就成為最重要的因素,這也是專案價格始終無法拉抬的一個因素。

 

資服業者怎麼走到這一步?

至於臺灣的資服業者怎麼會發展成這樣,個人則是覺得由三個因素所構成

(1)     臺灣本身就是淺碟子經濟,並且以中小企業為主,資訊系統本身卻是很貴的服務,在臺灣買的起的企業本來就不多,新產品不用多久,很容易就變成買方市場,不利於大型資服業者的生存,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進行深化的企業服務,例如整合企管顧問、整體式行銷都變成有相當的困難,普遍變成差異性不大的服務。 

(2)     寧為雞首的文化,讓產業分工更艱困

如果雖是規模不大的服務,但可以適當的進行產業分工,或許還可以發展出各式的特色,但很不幸的,臺灣資服業者普遍有寧為雞首的文化,這讓發展特色更加的困難,結果就變成現有的情況,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最後只好去打價格戰、比關係。 

(3)     另一個深層的意義是文化的輸出能力

很少人去討論資服業者跟文化的關係,但我個人卻也認為文化也是很大的因素,特別軟體跟文化有很大的直接關係,軟體是一種無形的產品,不論是設計出來的畫面操控方式,企業流程與系統資訊流程的整合,都有很濃的文化特色在其中,而要說服客戶這樣的操作方式或企業流程,跟文化的輸出能力就有很直接的關係,越強的文化輸出,就越容易說服客戶。而臺灣對此並沒有太多的領悟。

 

雲端運用可能成為資服業者的救星嗎?

    許多業者現行正在討論雲端運用,期望透過雲端運用可以成為成長的另一個踏腳石,但我個人並沒有這麼看好,首先,雲端運算的設計,目前很多大廠都在努力中,例如VMware、Microsoft的Azure、Góogle的GAE或IBM都有相關的產品,但就算是這樣,如果要免費的OpenSource,在網路上也都找的到,臺灣剛好處在不上不下的地位,並不容易生存,說的再白一點,過去根本沒有花時間在做相關的基礎研究,又怎麼能競爭。至於在其上的應用程式開發,個人覺得這跟現有的應用程式開發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換了平台而已,並從過去複雜的企業環境再加上雲端環境的設定,本質上並沒有改變太多。唯一的可能性,是提供網路上的應用服務,例如Saas,但這部份其實跟幾年前在談的網路服務沒有什麼不同,很不幸的是,就我個人的感覺,這跟資服業者擅長的領域並不相同,因為除了技術之外,還有太多的行銷、市場等等面向要考量,這不是臺灣資服業者熟悉的舞台,事實上,我覺得臺灣網路業者都可能比資服業者還了解上述的問題,所以要透過雲端運算來解決資服業者現有的困境,我保守看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